|
徽茶的境界 -凯发推荐浏览数:14次
点击添加图片描述(最多60个字)编辑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(最多60个字)编辑 胡适先生曾说:“中国有句话,叫‘无徽不成镇’,那就是说,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,那这个地方就只是个村落。徽州人住进来了,他们就开始成立店铺;然后逐渐扩张,就把个小村落变成小市镇了。” 徽商,萌芽于东晋,成长于宋、唐,兴盛于明、清。徽商的发达一直持续了三百多年,中国三大商派之一,在中国的商业历史上是一个奇迹。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(最多60个字)编辑 从地理上说,徽州只是徽商的部分起点或者终点,而徽商起家、发展的过程,多半是外面的。从心理上说,无论是这些徽商的后人,还是如今在外经商的安徽人,他们始终心系家乡。 徽商外出的线路主要有四条:一是东到杭州,入上海、苏州、杭州、南京等地;二是北上芜湖,经长江而入湘、入蜀、入滇;三是自杭州再北上,走大运河,进入山东、河南、陕西、河北、北京、天津,并远涉西北、东北等地;四是西挺江西,沿东南进闽、粤。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(最多60个字)编辑 △纪录片《天下徽商》海报 徽州人出门,会先找徽州会馆。最早的徽州会馆建立于1560年,由旅京的徽州人杨忠、鲍恩首创城里,位于正阳门之西。徽州人的群体意识强,在家靠父母,出门靠老乡。明清徽商鼎盛时期,徽州会馆遍布全国各地,大至苏州、杭州、广州、澳门等大都市,小到一些乡镇,都会有徽商会馆。 发展到现在的安徽商会,遍布全国各地乃至海外。他们继承了徽州商人的团结精神,在外地经商大家会互相提携,共同发展。 徽州人走出家门后,一般来说,先是经营故乡生产的茶叶、木仓和文房四宝,然后是粮食、丝绸、瓷器等。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(最多60个字)编辑 马克思在《资本论》里唯一提到的中国人王茂荫,是歙县义城人。现在的义县,还有王家大屋。当年的王茂荫的祖父也是弃儒经商,跟着族人去北京做茶叶生意。 徽州人做茶叶生意的很多,有人统计清乾隆年间,徽州人在北京开设的茶行有7家,大点的茶商有166家,小茶叶店达到数千家。在汉口、就将、苏州、上海等长江流域的城市中,几乎到处都有徽州茶商的活动。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(最多60个字)编辑 徽茶有两个爆发期,一个是1915年,祁门红茶在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。 一个是在1937年,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,共设董事19人,其中实业部为周诒春、张铁欧、吴觉农。 周诒春担任中茶公司董事长,他是徽州休宁人,也是徽州茶商的后代。周诒春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,曾任清华大学校长,对徽茶品质和情况非常熟悉。他以徽州为基地大力发展茶叶生产,让徽茶又步入了一个高峰阶段。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(最多60个字)编辑 △周诒春先生 中国十大名茶安徽独占四个,祁门红茶、黄山毛峰、太平猴魁、六安瓜片。它们在国内乃至国际的传播,都离不开徽州商人的勤勉经营,而祖祖辈辈的徽商们也随着他们经营的脚步在各地生根发芽,对家乡这口味道刻在骨血里的思念,成了他们的乡愁。 每到春茶季,在外地的安徽人总想方设法的托朋友帮忙带一些地道的徽茶,自己喝或者送亲友,随着消费升级,一款能够代表徽茶品牌的产品迫在眉睫。 于是我们推出了徽茶境界,集合安徽的高山名茶,有头采黄山毛峰、头采太平猴魁、头采六安瓜片等系列产品。以69年的严格大厂审评标准,自有14块欧盟备案有机茶基地的原料优势,让消费者放心选择。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(最多60个字)编辑 参考书籍:《思想徽州·徽商六讲》 赵焰 著 |